白云蒼狗,短短的數百年,我們從農耕文明,走向了工業改革,現在又急匆匆的步入信息時代。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,用戶被賦予了極大的話語權,工業緩慢階梯式的發展與過去單純的硬件制造,已然趕不上時代步伐。
郭臺銘作為企業領導者和行業掌舵人,認為富士康理應未雨綢繆、努力轉型。放眼未來,著眼現在,工業4.0離富士康并不遙遠。
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
富士康的工業4.0思維
業內專家斷言,未來幾十年,科技進步和創新將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。信息產業將主導世界經濟發展,“互聯網+”將成為知識社會與信息技術推動下的新的發展形態,工業4.0將代表未來工業制造的發展大方向。
而工業4.0的核心就是物物相連、全程可控,把所有的東西都放上云端,讓所有的東西都能夠實時監控。對于富士康而言,轉型工業4.0,他們將來要做到六個字:云(云端計算)、移(移動終端)、物(物聯網)、大(大數據)、智(智能生活)、網(智能工作網絡)。
而“互聯網+工作生活”,也就是富士康當前業態下的工業4.0。例如,集團內部要舉辦一個小型會議,現場參會的相關人員在開會的同時,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及時掌握、操控生產情況,并通過云端去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。在富士康工業4.0背景下,工業制造無處不在,工作、生活與互聯網相融合。
富士康顛覆硬件制造傳統
“我在國外的汽車博物館參觀,看見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輛汽車,發現它控制方向的并不是方向盤,而是兩個操縱桿,它操作的時候就如同操控馬車的韁繩那樣,要往哪邊走就拉哪邊。人就是這樣,受過去影響太深。”郭臺銘先生說道。而要想達到富士康工業4.0的目標,他們要做的就是創新和顛覆,擺脫傳統思維的桎梏。
“過去集團主要是做硬件制造,即做“工”的思維。不管是玻璃、軟板、組裝都是我們擅長的,以前NOKIA、MOTO等合作客戶負責提前準備產品規格、設計圖等,我們只要按照客戶的圖紙去做就好了,這就是過去的習慣所導致的。但是在工業4.0時代,要根據市場、客戶的需求,幫助設計、制造他們想要的產品,讓產品更具有創意。”郭臺銘講道。
近幾年,富士康將帶領所有集團事業群轉型,讓別人想到富士康就不光只有一大堆工人,還有智能自動化生產和集團定制的工業4.0模式。
富士康轉型云端存儲
“互聯網+”有四個重點:內容創造、信息處理、云端儲存和網絡傳送。其中信息處理是硬件,就是像傳統的工業制造,每個人通過電視、電腦、手機等移動設備進行處理信息,但是現在富士康要升級,他們要做信息的云端存儲。
“所謂云,也就是海量的資源和信息集聚,是個人記錄和信息資訊的集中,代表了每個人的未來生活方式。具體來說,幫助人們處理公共事務的叫公有云,屬于私人數據的叫私有云。例如我家有三個小孩,他們每人有一朵云,記錄了他們各自的個人記錄,這就是他們的私人云。而通過云端的互聯和云端存儲,就能夠實現信息的極大整合。”郭臺銘解釋稱。
“比如未來我們可以數百個城市在電動車的底盤上裝上4到6個電子感應眼,通過這些設備來收集各種數據,而這些數據對于車輛馬達、電池、車燈等的設計就會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,甚至自動駕駛也將以逐步實現達成。”
對于未來的智能制造而言,富士康就是要把所有的生產資訊傳上云端,通過數據的彼此互聯,推動工業制造技術的迭代。他們希望通過云端控制,讓一個現在只能管理8臺機器的員工未來可以管理12臺機器,讓現在每小時只能生產80個成品將來能生產120個。
富士康或將率先實現中國企業工業4.0
科技和工業對于一個國家發展而言,至關重要。國家工信部領導曾參觀富士康工廠,并對他們寄予厚望。他們去過美國最知名的科技公司,覺得富士康的機器不輸該公司,認為富士康的自動化設備是符合工業4.0要求的。
對于富士康而言,他們要學習漢諾威的工業4.0,與德國等具備工業4.0內涵的公司展開合作,不斷學習、求新、求變,不固守原來取得的成績。企業要加速自身互聯網+轉型,早日用自動化智能設備取代,早日成為中國智能制造的領先企業。
在集團內部,為達成工業4.0目標。首先,他們將在集團薪酬激勵上做一些變革,如通過“富支付”進行提前消費,薪資存放在公司,公司還會額外支付利息。其次,針對公司老員工,他們在公司服務年資較長,可以為他們建立一個信用值,讓他們用信用值去買車、買房。再次,辦“三用人才群英會”,要重用、引進年輕人才。對于新員工,讓年資待遇與新思維、企業貢獻掛鉤,假設新員工對未來企業的貢獻有180%,那么他的年資也有相應程度的提高。
最終集團通過種種內部獎勵機制,鼓勵員工盡快接受新思維,讓員工和企業共同良性進步。屆時,富士康將嘗試將整個業務承包給內部員工,讓有能力、有才華的骨干去搞生產;有創意、有想法的員工通過內部培訓,激發員工自身潛力,讓他們掌握新技能,投身創新和創業,共同創造富士康更光明坦蕩的未來!
富士康的夢想是什么?就是掌握移動互聯時代趨勢,積極布局互聯網+產業鏈,快步實現工業4.0。相信在不遠的將來,通過成都等地無人工廠的率先布局,機器人實現自動生產,機器人制作機器人等未來制造藍圖將不再只是一個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