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汽車工業的轉型浪潮中,自動化設備及生產線的需求日益凸顯。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汽車制造商,對成本和價格的控制都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。隨之而來的是國內頭部汽車制造商,紛紛對供應商施加降低成本的壓力。面對這一挑戰,華成積極應對,在業務領域展開了全方位的調整。
“2024年,我們對三條核心產品線進行了升級,引入全新的產品平臺和系統優化。在成本控制方面,華成采取了漸進式策略,通過設計優化降低生產成本和材料消耗,同時簡化裝配流程,而非簡單地降低配置或壓低供應商價格。這一過程雖然耗費了大量資源,但成果是顯著的。”朱波介紹,華成產品性能得到大幅提升,穩定性也達到了新的高度。“更重要的是降低在使用系統時的人工成本,對客戶而言至關重要。”
如今,國內自動化領域涌現出眾多制造企業,他們開始探索新的技術路徑,而這一路徑正是基于ARM架構的技術路線。ARM架構依托完全開源的Linux系統,支持企業進行自主開發,形成專用的機器設備。自 2005 年起,華成公司便基于ARM架構,采用開源系統開展完全自主的開發工作。截至目前,已累計擁有近1000萬行源代碼。
盡管ARM架構在算力上并非強項,但優勢在于能夠實現自主設計、自主控制,同時具備顯著的成本優勢。與需要支付高昂授權費用的傳統架構不同,ARM架構的授權模式更為靈活,避免了每臺設備生產時的高額授權成本,這對企業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義。
“華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始終堅持ARM架構路線的企業。我們從一開始就專注于ARM架構,并自行開發驅動程序,實現了驅動與控制的一體化。這種技術路線使我們的產品在性價比上具有先天優勢,成本相對較低。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,即使在算力受限的條件下,我們依然能夠確保產品的穩定性和性能達到極致。”朱波表示。
從市場表現來看,華成的技術路線取得了顯著成果。華成注塑機機械手控制系統在國內市場占據絕對領先地位,累計銷量接近30萬臺,遠超其他品牌。在機床銷量方面,華成也位列全國前五。而在機器人控制系統在出口和國內銷量方面均表現優異,保有量接近十萬臺。
“可以說,我們的系統已經通過了十萬級別的市場驗證。對于工業控制系統而言,這種大規模驗證是確保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的關鍵,這也成為華成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。”朱波說。
2025年是華成“三年規劃”的開局之年,工作重心延續了去年對內部管理和品牌提升的重視。不難發現,無論市場如何變化,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、技術實力以及研發能力,始終是華成堅持內向發展作為基本方針的核心要素。
今年,華成確立了銷售收入30%增長的目標。朱波說,“靠技術突破,靠產品迭代,靠服務管理,靠公司上下一條心,實現今年銷售收入30%的增長目標是完全可能的。”在技術層面,華成致力于實現新的突破,特別是在控制技術和伺服驅動兩大核心領域,力爭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將技術實力和解決方案提升至國內領先水平。
“為此,我們正全力推進研發管理、人才引進和團隊建設等工作。例如,近期我們前往中南大學,深入探討了中策方案,并計劃在該校招募優秀人才,進一步增強團隊實力。同時,我們也在積極拓展校企合作,與深圳及其他城市的多所高水平院校建立合作關系,持續提升合作層次。”朱波介紹。
在產品方面,盡管去年已完成迭代,華成仍將進行小幅升級,并在技術平臺上持續突破,為未來儲備足夠的技術優勢。在市場服務方面,朱波坦言,“過去,由于品牌自身的優勢,我們在服務態度上存在不足,但從去年開始,我們通過一系列措施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。在接下來的兩年中,我們將進一步提升服務的專業性和響應速度,以持續提高客戶滿意度,鞏固市場競爭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