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佳赟1 李國平1 柳 麗1
陳星欣2 林仁友2 婁軍強1
1. 寧波大學 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 浙江寧波 315211
2. 海天塑機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寧波 315801
摘 要: 動模板是二板式注塑機合模機構注塑過程中的核心運動部件,動模板在鎖模力作用下的應力與應變狀態直接決定了注塑成型精度,其疲勞可靠性是注塑機整機設計和工作狀態評估的核心指標。在二板式注塑機鎖模狀態下,對動模板進行應力分析,確認動模板中心及拉桿接觸處存在顯著應力集中現象,最大變形位于中心孔附近。在應力分析的基礎上,對動模板的高周疲勞壽命和可靠性進行分析,結果表明動模板的高周疲勞壽命超過了自身的工作壽命。繪制動模板疲勞敏感性曲線,確認安全因數最小處和應力最大處一致。所做分析為動模板的設計和評估提供了技術參考。
關鍵詞: 注塑機 動模板 應力 疲勞 分析
1 分析背景
隨著塑料行業的興起,市場對于塑料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,對塑料產品質量和多樣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當前,注塑設備升級更新越來越快,節能、精密、高效是加工制造業的必要準則,也是注塑機更新換代的必然要求。隨著液壓、電氣控制技術的發展和完善,二板式注塑機應運而生。相較于傳統三板式注塑機,二板式注塑機具有較多優點[1]。二板式注塑機舍棄了第三模板,采用動模板與定模板相結合的方式,將鎖模力直接作用在固定模具的兩塊模板上,節約了大量空間和成本,減輕了鎖模系統的質量,減小了開模時的沖擊,并且在合模力調整方面也更加快捷方便[2 - 3]?
二板式注塑機主要由注塑系統、合模系統、液壓系統、電氣控制系統四大部分組成。合模裝置是注塑機的重要部件之一,是實現啟閉運動并產生鎖模力的部件,將模具鎖緊,以保證注塑成型[4]。長期以來,眾多設計者都在對注塑機的各個部分進行設計優化,在確保注塑機性能的同時,使注塑機更加高效地工作。高世權等[5]分析了二板式注塑機合模系統中各部件的剛性,為合模機構的設計提供了方向。王建等[6]對二板式注塑機活塞桿等關鍵組件進行了仿真分析,在此基礎上對活塞桿的結構和參數進行了優化設計。姜杰鳳等[7]對二板式注塑機的鎖模機構進行了仿真分析,得到了模板的應力分布和拉桿的變形數據。李鵬等[8]對注塑機動模板在工作狀態下的振動特性進行了測試。張小紅[9]對動模板本體進行了靜力學分析和模態分析。李明輝等[10]采用優化算法,對動模板的尺寸進行了優化設計。黃漢東[11]采用有限元軟件對動模板進行了拓撲優化,減輕了模板的質量,使模板的設計更加合理。筆者采用有限元仿真軟件對二板式注塑機動模板進行仿真模擬,得到動模板在實際工況載荷作用下的內部情況,了解動模板的疲勞狀態和疲勞壽命,可以為動模板的優化設計和質量評估提供參考。
2 合模機構結構
二板式注塑機的合模機構主要由定模板、動模板、鎖模油缸、液壓開合模機構、拉桿、抱閘機構等部件組成,與傳統三板式注塑機的合模機構相比,具有體積小、結構簡單緊湊、加工制造方便、工作性能穩定可靠等特點。
二板式注塑機合模機構結構如圖1所示。合模機構在工作時,動模板由移模油缸和液壓開合模機構同時驅動,沿拉桿方向向模具移動,并固定。隨后,鎖模油缸作用,提供鎖模力,使動模板、模具與定模板實現鎖模,完成整個合模動作[12]。二板式注塑機合模機構的運動和動力特性較為合理,應用各種傳感器、微控制技術,同時應用液壓系統,使合模機構在精度方面更加準確。
3 動模板應力、變形分析
以浙江某注塑機企業160 kN合模力二板式注塑機為研究對象,應用ANSYS Workbench 有限元軟件的靜力學組件對合模機構中的動模板進行分析。在實際工況下,合模機構中的其它組件對動模板應力的影響較大。為了克服這一缺點,采用裝配體整體仿真,引入簡化的拉桿和抱閘機構,在SolidWorks建模軟件中對動模板進行裝配,并簡化螺孔、小凹槽、圓角等特征。動模板裝配體模型如圖2所示。
將二板式注塑機動模板及其裝配體組件的材料屬性導入ANSYS有限元軟件材料庫,具體見表1。
對動模板裝配體組件進行網格劃分,對拉桿、抱閘機構處的網格簡單劃分,并細化動模板本體網格,得到單元總數為415668,節點總數為880600。二板式注塑機動模板裝配體網格劃分如圖3所示。
在動模板裝配體各組件添加接觸過程中,拉桿對動模板有導向作用,可以產生相對滑動。根據實際工況,在鎖模時動模板相對于底部固定。為拉桿兩端添加固定約束,動模板中心截面受到垂直模板面的鎖模力作用。
通過ANSYS有限元軟件仿真計算,得到動模板變形云圖和應力云圖,分別如圖4、圖5所示。由圖4、圖5可以看出,動模板中心孔附近的變形較大,應力較為集中,最大變形為0. 4 mm。應力最大處位于拉桿孔周圍靠近中心孔的一側,拉桿孔周圍最大應力為84. 3 MPa,中心孔周圍應力約為60 MPa。通過對比確認,有限元仿真結果與實際工況相近,可以反映動模板真實的受力情況。
4 動模板疲勞分析
動模板在工作時進行往復運動,在鎖模時承受較大的鎖模力,應力和變形較大。對動模板進行疲勞分析有助于估算動模板的壽命,對生產安全和設計優化都有較大幫助。選用疲勞分析工具,在靜力學基礎上對動模板進行疲勞分析。
結構失效的一個主要因素是疲勞,重復加載會造成疲勞破壞。疲勞一般分為高周疲勞和低周疲勞。高周疲勞由高次數的載荷加載產生,高周疲勞應力通常小于材料的屈服極限,應力疲勞屬于高周疲勞。低周疲勞是在循環次數較低時發生的疲勞,常常伴隨塑性變形,應變疲勞屬于低周疲勞[13]。由仿真結果可知,動模板的最大應力為 84. 3 MPa,動模板在加載時的應力遠小于材料的屈服極限。在重復工作時,動模板僅受到一個單向加載,應力循環次數較大,因此,動模板的疲勞為高周疲勞。建立二板式注塑機動模板疲勞模型分析流程,如圖 6所示。
在ANSYS有限元軟件的材料庫中添加動模板材料QT500-7球墨鑄鐵的應力壽命曲線,應力壽命曲線是材料所受交變應力和斷裂循環次數之間的關系曲線。應力壽命曲線表示材料的抗疲勞能力,壽命趨近于無窮大時,對于應力范圍稱為材料的疲勞極限,由應力壽命曲線確定的對應壽命的應力范圍,稱為壽命的N次循環疲勞強度[14]。動模板材料QT500-7球墨鑄鐵的應力壽命曲線經驗方程為:
S8.25N = 7. 48 × 1024 ( 1)
式中: S為應力; N為壽命。
在ANSYS有限元軟件材料庫中應用采點法對式 ( 1) 進行擬合,分別取循環次數1、10、1000、……、108。 采點擬合后材料QT500-7球墨鑄鐵的應力壽命曲線如圖7所示,為便于觀察,將縱橫坐標取為對數。
在ANSYS有限元軟件中輸入受載情況,動模板在工作時進行往復運動,僅受到單向鎖模力加載,得到單向加載的循環載荷,如圖8所示。材料的平均應力會影響應力壽命曲線疲勞仿真的結果,采用ANSYS有限元軟件疲勞組件中的古德曼法對動模板平均應力進行修正。
計算得到二板式注塑機動模板疲勞壽命云圖、疲勞安全因數云圖、疲勞敏感度曲線,依次如圖9、圖10、 圖11所示。
注塑機生產工作依賴于模板開合,持續生產工作量大,估算注塑機完整工作一個周期所需要的時間為30 ~ 60 s。預估1 d工作12 h,累計工作20 a,估算工作壽命超過107次。由圖9可知,在額定加載下,動模板所有位置最大壽命均為108次。由此可見,在加載情況下,動模板工作壽命小于最大壽命,不容易發生疲勞破壞。
疲勞安全因數表示在給定設計壽命下的失效因數,為失效應力和設計應力的比值。由圖10 可知,拉桿孔周圍遠離中心孔一側動模板疲勞安全因數最小,約為2.2 。中心孔位置疲勞安全因數約為3。當疲勞安全因數大于1時,表示材料在設計壽命下不會失效。拉桿孔周圍疲勞安全因數相對偏小,在過載情況下,受到應力較大,有疲勞破壞的可能。其它位置安全因數均大于5,不會發生疲勞破壞。
疲勞敏感度曲線表明部件的壽命、損傷、疲勞安全因數在臨界區域隨載荷的變化而變化。動模板工作循環次數設計為108次,加載至工作額定載荷約125%時,動模板的壽命小于108 次。之后隨著載荷增大,動模板的壽命大幅縮短,直至最小壽命為62788次循環,對應250% 額定載荷。
5 結束語
筆者應用有限元法,得到了二板式注塑機動模板在鎖模力作用下的應力分布和變形情況,并使用疲勞分析工具,對同等載荷作用下動模板的高周疲勞壽命進行了分析。結果表明,應力集中位置為動模板加載處中心位置,以及拉桿接觸處遠離動模板中心孔一側。模板中心孔變形較大,結果和實際工況相近。動模板在額定加載和設計壽命下,不容易發生疲勞破壞,但動模板和拉桿接觸處疲勞安全因數相對較小,有安全隱患。根據相關結果在后續設計或優化中,需要充分考慮動模板應力較大和疲勞安全因數較小的位置,并注意防止超載工作。筆者的分析結果為動模板后續的設計和評估提供了參考。
參考文獻
[1]FROEHLICH C, KEMMETMULLER W,KUGI A. Model-Predictive Control of Servo-Pump Driv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[J].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,2020,28( 5) : 1665-1680.
[2]KE K C,HUANG M S. Quality Prediction for Injection Molding by Using a Multilayer Perceptron Neural Network[J/OL].Polymers,2020,12 ( 8 ) ,https: / /doi.org /10.3390 /polym1208 /812.
[3]焦志偉,安瑛,謝鵬程,等.新型注塑機合模機構內循環節能機理[J].機械工程學報,2012,48( 10) : 153-159.
[4]張紅娟,權龍,李斌.注塑機電液控制系統能量效率對比研究[J].機械工程學報,2012,48( 8) : 180-187.
[5]高世權,吳俊,陳星欣,等.二板式注塑機合模結構系統剛性分析[J].橡塑技術與裝備,2017,43( 24) : 52-57.
[6]王建,肖翠翠,楊璐,等.活塞桿結構對二板式注塑機合模系統形變和應力影響的數值研究[J].中國科技論文,2015,10( 10) : 1193-1196.
[7]姜杰鳳,周宏偉,林武.大型二板注塑機合模機構鎖模有限元模擬與分析[J].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,2017( 5) : 21-23.
[8]李鵬,張月月,黃迪山,等.二板式注塑機合模機構的振動測試[J].計量與測試技術,2017,44( 4) : 113-115.
[9]張小紅.基于ANSYS的T680型注塑機模壁的有限元分析研究[J].電子測試,2017( 22) : 31-33.
[10]李明輝,張鑫,申曄龍.基于Ansys的注塑機動模板的優化設計[J].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,2019( 12) : 58-60.
[11]黃漢東.注塑機動模板拓撲優化[J].軟件,2014,35( 7) :159-162.
[12]廖小平.注塑機合模機構的計算機輔助設計[J].機械制造,1998,36( 11) : 28-30.
[13] 張遜,姜年朝,周光明. 一種基于S-N曲線的結構高周疲勞壽命估算方法[J]. 機械制造,2013,51( 12) : 4-6.
[14]廖吉華,楊軍,黃偉,等.基于計算機輔助工程的裝載機液壓油缸活塞桿疲勞壽命預測[J].機械制造,2017,55( 6) : 55-58,6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