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份以來,廣東疫情感染人數直線上升。近兩天更是單日新增突破3000例,涉及的區域也不斷增加。據數據統計,11月8日0—24時,廣東全省新增確診病例592例,其中有395例由本土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,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611例!
伴隨而來的是快遞停運、產業減產、企業破產。疫情的影響比想象的要嚴重得多!對于企業來說,每個月工人工資、房租、水電費等是一筆不小的支出,在營收不佳的情況下,選擇只有兩個:要么減產!要么放假!
據統計,2022年上半年有46萬家企業宣布倒閉,310萬家個體戶注銷。其中,佛山工廠倒閉的為956家。
前些日子,東莞某工廠也發布了《2023年春節》提前放假通知。通知稱,由于國內乃至全球大環境等特殊原因,公司決定提前放春假,共計100天。
珠三角還有很多這樣受影響的工廠。廣東惠州某精密科技企業表示,自10月17日起停工放假,在停工放假期間,工作日每天10時與15時需到大門保安處簽到。
東莞鏗利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表示,目前企業訂單因成本高,無法繼續支撐,致營運長期出現嚴重虧損,決定從10月10日起停止營業。
可以看到,疫情對整個市場而言是一個不定時炸彈。需求被拖累,大宗原料高飛,上游的成本壓力和下游的羸弱需求之間矛盾讓企業進退兩難。加之美聯儲持續加息,美元回流,消費力嚴重下滑,多地企業都宣布長期停產、倒閉。不僅是一些規模小的企業,還有一些知名度較高的企業也在今年陷入了倒閉困境。
今年以來,上海、深圳等地中小型電子廠普遍遭遇開工率大滑坡,其中MLCC、LED廠屬重災區。甚至有部分企業已經宣布停工停產、結業。企業整體開工率只有5成左右,其中下降最多的是占比最大的MLCC業務,售價已經回到2016年冰點,開工率甚至只有3成。
就連日系車企豐田汽車表示,鑒于全球半導體短缺,豐田汽車預計其年產量將低于原定目標970萬輛。11月豐田汽車日本本土市場共計14家工廠28條生產線中,共計8家工廠,11條生產線面臨不同程度的停產。其中豐田汽車車身藤松工廠停產時間最長,為停產7天,豐田汽車九州宮田工廠停產時間最短為2天。
值得一提的是,蘋果也開始重新評估市場對中端機型的需求,決定削減iPhone 14 Plus的產量。知情人士稱,負責為蘋果組裝零部件的兩家下游供應商也分別減產70%和90%。
此外,經濟“大蕭條”下產業鏈也面臨巨大考驗。不僅是國內的企業,海外的汽車、鋼鐵、化工等多個行業也受到影響,出現停工停產、自主減產等情況。